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当前位置: 杭州写字楼网 >> 新闻中心 >> 政策动态 >> 新闻详情

《中房报》社论:金融主管部门瞻前顾后延误新政

杭州写字楼网    来源:        浏览:
央旨在刺激楼市回暖的房贷新政出台将近足月,然而各家商业银行的执行细则却在半路上"难产”。继农业银行贴而复删、朝令夕改后,光大银行因对"改善型住房”贷款给予优惠而被叫停。这两个中途流产的"一日政策”,不但打击了购房者信心,复加了楼市观望情绪,更动摇了国家金融政策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因立足于"支持扩大内需和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大原则,新政对优惠类型的界定和风险评估给出了区别性要求,这就使得细则成为新政有效落实的基础。但目前"基础”似有坍塌的风险。

    深究原因,各家银行房贷细则之所以不能在10月27日既定时间"顺产”,是因为其公公、婆婆——央行和银监会前后步调不一,表态莫衷一是。若房贷新政在入市执行中效力被消解,则金融决策层旗帜不鲜明、语焉不详地摇摆"政策底线”难辞其咎。

    今日新政细则的难产,早就预埋下三处伏笔:

    其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使用过多"外交辞令”,对敏感问题刻意回避。央行新政明确提出,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贷款需求,金融机构可按优惠条件给予支持。但"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和"第二套房”究竟有怎样区别,央行并未给予明确;"优惠”的尺度,究竟是首付二成还是三成、四成,也被以各商业银行"自主裁量”的名义踢了出去。

    虽然,当此国内外金融局势微妙之时,央行左右顾及可以理解,但在制定可行性政策时刻意"留给历史去解决的”讨巧,显然不是智慧,而是宏观指导缺失。"模棱两可的政策等于没有政策”。央行在关键问题上的暧昧和失语,让细则出台成了"猜猜”游戏。

    其二,作为制定和督导金融政策的两大部门,央行和银监会在这次新政落实中暴露出明显的意见分歧:一个想放松限制救市、刺激经济,一个担心放松后银行业会出现风险;一个想让各商业银行"自主决策”,一个想一视同仁、整齐划一。"公婆之争”最终导致各家商业银行细则久悬未决。

    此前农业银行朝令夕改的背后,其实是银监会"紧急通知”表明了最基

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自:XXX网(非本站原创)”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