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断供”将为个人信用打上污点
上周,有关深圳"断洪潮”的报道,成为国内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经历了去年的疯狂炒作,今年以来,深圳房价频频下跌,不少高位接盘者的物业急剧缩水,有些人所欠银行的购房贷款,其数额甚至超过了房子现在能卖出的市场价,成了负资产,一些房主选择把房子扔给银行,不再偿还银行的贷款,这就是所谓的"断供”。
那么,断供会否成为"负翁”们止损的手段呢?应该说,在一个经济秩序日渐成熟、信用体系逐步完善的社会中,这种现象不会大规模出现。很多徘徊在断供边缘的"负翁”或"准负翁”,都是由于害怕失去"信用”而打消了想法。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选择断供不仅要考虑房价涨跌的折算,还有一个更为长远的潜在风险,就是一旦选择断供,个人的信用记录就会出现污点,这会对日后方方面面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贷款、办理信用卡,甚至找工作、出国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是从企业征信开始,2006年1月1日,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联网运行。截至去年底,全国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5.9亿人,其中广东收录的个人账户数2200多万个。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个人信用报告将成为每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将影响到个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断供现象”引起大家关注之时,本期《投资周刊》对个人信用进行全面解读,使读者更为全面立体地了解自己的"经济身份证”。
"信用污点”或使人寸步难行
房贷、车贷、信用卡……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与银行有着不解之缘。"个人信用报告”一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银行征信知识宣传语中,"信用问题”已不仅仅是以往意义上"如何做人”的问题,如今"信用”影响到大众日常生活的质量。
"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就像一个'信用信息仓库’,不仅采集、保存、整理个人信用信息,而且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同时为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人行相关人士介绍,个人信用报告包括了个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