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当前位置: 杭州写字楼网 >> 新闻中心 >> 政策动态 >> 新闻详情

特色小镇“不特”需要机制破解

杭州写字楼网    来源:中国商报        浏览:

导读: 自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后,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专家提醒,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应提高警惕,谨防异化。应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可大包大揽,更不可越俎代庖。

   自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后,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据了解,有些地方依靠政府部门打造"政绩小镇”;有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房地产商制造新库存的新手段,"房地产化”明显;还有些地方重"形”轻"魂”,特色小镇特色不足。专家提醒,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应提高警惕,谨防异化。应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可大包大揽,更不可越俎代庖。

   毫无疑问,特色小镇"不特”,固然与一些地方及领导急于求成打造"任务工程”、"形象工程”,盲目跟风、行政干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讲,这还是地方畸形政绩观的再次反映罢了。

   是何原因导致这样的乱象发生?搞清楚这个问题,无疑对遏止和扭转目前的局面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特色小镇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和抓手,近些年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仅去年一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培育指导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文件、通知等至少有6份之多,地方配套政策文件则更多。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地方顺利培育、推进和打造特色小镇起到了护航和扶持作用。比如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宏伟目标,也规定了明确的培育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培育要求,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等,通知为地方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留足了余地。

   但无法忽视的是,对于什么是特色小镇,目前并没有相对明确的界定,这种情况下如果地方在出台配套措施时不能很好地细化规定,其软肋是显而易见的,客观上有可能为一些怀有畸形政绩观的地方和领导,提供了任意建设、胡乱实施的空间和机会。也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质量很高的特色小镇的同时,也出现了滥竽充数、质量低下,甚至根本就没有特色的"特色小镇”。

   此外,特色小镇"不特”,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一些原则性的引导规定,尤其是地方的配套措施还存在不严不细等问题,给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胡为乱为留下了制度漏洞。如果地方的制度从一开始就有明确指向,比如什么样的小镇可以打造成特色小镇,什么样的不能打造,如何打造等,如果相关制度适时到位,也就不会出现"四不像”的特色小镇了。

   特色小镇"不特”,其实呼唤的就是相关的培育引导政策要升级、细化和严密,把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培育、引导和打造特色小镇的权力和自由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解决了这一基础的制度性问题,特色小镇"不特”的现象才有根治的可能。(原标题:特色小镇"不特”需要机制破解余明辉)

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自:XXX网(非本站原创)”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