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的过程之中,尖锐的问题摆在眼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有增量有减量,哪个阶层买单,哪个阶层获益,成为制订经济政策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结构要获得最大的民意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结果必须惠泽众生,而不是加大资产泡沫、拉大贫富差距,惠及随时可能移民国外的一小部分人。
最大的问题是争议蜂起的房地产持有税问题。房地产持有税要不要征?必须征。房地产持有税向谁开征?向通过短期炒作房地产获得资产高额溢价者开征,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众的自住房需求。
中国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支撑的经济模式不可持续,以房地产持有税弥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是大势所趋。征收的目标一是以持有税逐步替代土地财政。目标之二是抑制投资性需求,鼓励自住性消费。笔者建议,降低住房持有税的税率,严征投资者的资本利得税。
由于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相信即使不征收持有税,地方政府也会围绕房地产增加各种税费,从六十多种税费甚至上升到百多种,地方政府的房地产税费依旧复杂而不透明,投资者在泡沫环境下还可以轻松转移税费,难道这比征收透明的持有税更好吗?
另一方面,是否需要加息也是争议的重点议题。
从理论上来说,进入负利率时代意味着货币仍然宽松,政府在使用隐性通胀手段剥夺储户财富发展经济。目前马上加息,中国将进入债务显性化阶段,货币、基建等政策退出,以砖块水泥主导的GDP必然回落。双重负面预期,会加重市场信息的恐慌情绪。不止一家机构发出中国经济下行的预警。
与加息相比,重新推出与通胀率挂钩的国债,才能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我们不妨称之为民生保障债券。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通胀高涨期发行过同样的债券,对于保障民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债券供不应求。此后之所以停止,恐怕与政府不愿意自我约束、不愿意支付过高的债券成本有关。
此外,坚持推行更广泛的社会保障,实现全国保障联网,也是财富惠泽于民的象征。
重新推出通胀保值债券、抑制房地产投资,社会新增财富才能由实体经济创造,财富才能公平分配给各个阶层,而不是主导投资的权贵与巨资阶层。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