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当前位置: 杭州写字楼网 >> 新闻中心 >> 全国 >> 新闻详情

开心“偷菜”,解压还是迷失?

杭州写字楼网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

导读:     网络游戏的诱惑,显然不仅仅作用于孩子。     一个名为“开心网”的网站,如今在许多都市白领当中红极一时。为了不错过“菜熟”,有人上班也不忘在网上“种菜”,更有玩家半夜起来“收菜”、“偷菜”。不少白领

   网络游戏的诱惑,显然不仅仅作用于孩子。

   一个名为"开心网”的网站,如今在许多都市白领当中红极一时。为了不错过"菜熟”,有人上班也不忘在网上"种菜”,更有玩家半夜起来"收菜”、"偷菜”。不少白领,干脆把"今天你'偷’了吗?”作为见面时的问候语。

   7月在浙江,有两名公务单位的女工作人员因上班时间上网玩"种菜”游戏被辞退,"种菜门”由此引发了公众对网络游戏的理性思考。

   虚拟的偷菜游戏,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令白领们疯狂、痴迷的"偷”行为背后,揭示的是人们怎样的社会现状和生存状态?

   互联网服务又一新载体

   一年前,开心网作为中国本土化的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又被称为"社交网”)典型代表,如今风靡整个网络。

   除了"你买到别墅了吗?”"回家种地去”等已经成为日常的问候语、告别语之外,"今天你'偷’了吗?”交换偷菜或保护菜地的经验,成了白领们的热点话题。

   至2009年8月3日,社区网站开心网宣称,注册用户数量已经突破4000万,并以每天20余万新增注册用户的速度持续增长。还有统计显示,目前中国SNS玩家有8000万左右。

   引发浙江"种菜门”的,正是开心网上一款热门的网上游戏——开心网叫"买房子送花园”,千橡开心网叫"开心农场”。

   玩家可以在游戏的相关页面上"种菜”,但"菜”成熟的时间是确定的,不及时收获就可能被"偷”。

   因此,很多玩家都会利用上班时间,时刻关注"菜”的生长情况,同时也会不失时机地到其他人的"菜地”里"偷菜”,甚至有玩家半夜起来"收菜”、"偷菜”。

   于是,便有了浙江的"种菜门”事件。有网友"Dbvtkdftqw”在绍兴市上虞论坛发布《有人在上虞便民服务中心里"种田”》的帖子,称该中心咨询台一名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种菜”,并附照片。不久,该工作人员被辞退,这也是浙江第二个因玩"种菜”游戏被辞退的公务员。

   有网友表示,这两名公务员很可能是为不错过"菜熟”,才在上班时玩游戏。

   偷的不是菜,是失落和寂寞

   为何一个偷菜的游戏,会让这么多白领痴迷且疯狂?

   有玩家表示,"偷”与"被偷”的游戏,就像童年中经常玩"煮饭仔”的感觉一样,虚拟着买菜、做饭,获得乐趣。"而现代白领工作压力都很大,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离开现实的压力。”

   不少市民提到了这一观点——在现实社会中,不少都市小白领都沦为"房奴”和"车奴”,还有更多人只能对房子、私家车望洋兴叹,压力重重却又无可奈何。而偷菜、抢车位等游戏,可以迅速填补他们在现实中的焦灼和失意感,"只要多花时间,就可以实现拥有豪宅、名车的梦想”。

   同时,"偷”行为不被现实社会允许,大家遂在虚拟网络中以一种叛离现实的极端方式,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年轻白领汪源认为,玩开心网还有一种从众心理。当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玩开心网,自己也不自觉地加入其中。"不是说偷菜本身多么有趣,主要是享受和很多熟人、朋友抢着'偷’的快感。”

   网友"&了了然&”认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社交能力较弱的人,该游戏正好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在"偷”来"偷”去中寻找共同话题、拉近相互的距离。

   "生活太无聊,偷菜游戏也许是另一种精神寄托方式。”网友"原来缘去”说,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形的社会压力,让大家每天在奔波中变得茫然、无趣。一种集体的"偷菜”游戏,一方面可以让大家释放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大家变得"有事可做”。

   网友"疯言疯语ing”则说,当今社会寂寞当道,如今风靡网络的"寂寞族”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群体"偷菜”的热衷现象,一方面印证了一种集体寂寞感,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芸芸众生对现状的一种无力抗争。

   网络行为正在走进真实

   有关开心网褒贬不一的论战,仍在进行。不过,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以网络为载体的行为,正在走进真实的生活。

   在社会学家认为,现代白领在"偷菜”等游戏中无法自拔,主要原因是错把游戏和现实混淆在一起,甚至是在故意逃避现实,所患的是"虚拟社交依赖症”。

   然而,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偷菜”上,反而会更加忽视现实中的朋友,不仅降低人们对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正常、融洽的社交关系。"长期迷恋游戏中的交往,大家反而在现实生活中越发封闭自己,最终在现实生活中会感到越发压抑,从而加深现实中的孤独感”。

   事实上,从社会语言到网络语言,从社会行为到网络行为,其流行程度、传播程度,网络行为已经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中。

   随着Facebook的成功,校内网、开心网等国内SNS模式的网站正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争车位”、"读书”、"朋友买卖”、"买房子”、"咬人”等组件以朋友为单位进行网上的互动游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以实名制注册加入。

   网络的巨大力量,可能谁也没有料到。2008年,"国旗支援行动”、关注汶川地震的网络行为,显示出青年通过网络参与社会、参与社会事务、参与政治的程度大大提升。同样,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有些事件在网络上被非理性放大,也产生了不良的效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上开心网"偷菜”而失去了岗位,职业压力瞬间变成了就业压力;"偷菜”为图减压,却可能成为失业者,成为再就业大军中的一员。

   无限的网络游戏,有限的职业生命。面对需求,面对现实,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适时地考量:孰大孰小,孰重孰轻,孰前孰后,孰是孰非,孰得孰失。

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自:XXX网(非本站原创)”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